首页

初九光脚插嘴

时间:2025-05-29 13:31:55 作者:静音训练、静音吃饭!这座军营为何要无声? 浏览量:70822

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的营区

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

武警官兵

一直执行着“无声”的军令

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他们的声音不能超过80分贝

武警上海总队某中队

驻扎在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营区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这支部队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取而代之的是手势指令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介绍:

“如果早操下队列口令

声音会比较大

会影响到休息的居民

所以我们用无声口令来代替

我们早操训练时不能踏步

踏步会发出嗒嗒的声音”

不仅如此为了日常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营区大厅、楼梯口等地

都放置了分贝仪

标准是80分贝

人们日常对话音量约是50至60分贝

但稍用力拍手

音量就超过80分贝

而战士们在军营里的所有行为

包括说话、走路、吃饭

都不能超过80分贝

因为场地有限

部队日常训练在30平米的楼顶进行

与附近居民楼的窗户仅5米之隔

正常的突刺训练是喊杀冲天的

可这里的战士们却

只张嘴不发声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说:

“一些新同志

刚下到单位时不适应

感觉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经过‘老带新’

他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和自觉”

这份“无声”的坚守

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

从“入沪不入户”到“军营无声”

他们把先辈的精神延续至今

武警上海总队多支部队的前身

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晨

市民们打开家门

惊奇地发现马路边上

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刚下过大雨的街道湿寒漉漉

战士们怀抱枪支和衣而眠

坚决遵守“不入民宅”的纪律

上海战役的见证者回忆:

“我活了这么久

没见过这么讲纪律的”

76年前的先辈们把《入城守则和纪律》

挂在背包上向上海行进

76年后

驻守在弄堂里的武警官兵

也人手一份《军营无声八项守则》

把“入沪不入户”的精神

刻印在心中

从“入沪不入户”

到“军营无声”“军令无声”

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

是刻在人民解放军骨子里的纪律

体现了一支军队的优良品格

这种品格

在震天炮火中

也在寂静守护的万家灯火中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张聪

  记者丨刘干 赵怡婷 关树声 郑张昀

  刘宇峰 万禹佳 李军学 赵乾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天津武清区:购新房最高给予3万元购房补贴

25岁的伊朗留学生安德鲁在中国学习生活近三年,现在是中国医科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近日,安德鲁与达沃斯全球杰出青年沈阳社区的青年代表以及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们通过非遗研学活动,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华老字号”沈阳胡魁章笔庄,安德鲁观摩了传统的毛笔制笔工艺,了解了毛笔的“前世今生”,并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美。在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德鲁参观非遗剧场及展示空间——文馨苑,并欣赏到来自蒙古勒津的短调民歌、马头琴音乐、好来宝、安代、顶碗舞等精彩表演。观演过程中,安德鲁时而为演员的表演拍手叫好,时而跟随音乐旋律一起舞动。安德鲁表示,研学体验活动不同于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未来也会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中,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中使馆:免收尼泊尔籍公民赴华签证费

自古以来,我们强调做人要有志气。志气是信念、目标和人生价值,是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爱国报国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精神信仰,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回首百年,从以中国进步青年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开启伟大觉醒年代,到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到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红军战士踏上万里长征路;从年轻边防战士在皑皑雪山立下铿锵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到年轻航天人“筑梦空间站”,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燃烧自己的青春岁月;从“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一代代中国优秀青年,怀着赤诚初心,把青春和热血融入祖国山河,展现出中国人深沉豪迈的家国情怀,汇聚起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历史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一代代青年有志气,社会有生气,国家有希望。

接下来,瑞昌市将持续完善“直播电商+短视频带货+数字经济人才培育”的发展模式,以拓宽农产品销路、带动农民增收为导向,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电商助农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完)

国家发改委:将更大力度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提振发展预期

当日会议指出,浙江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打造勇创新敢争先、能担当善作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重点是建强“三支队伍”,其中,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是中坚力量、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

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我们判断墓葬主人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墓志,这方墓志的出土确定了墓主身份。”束家平回忆,这块墓志出土于主墓室正南侧与甬道交会处,方形,边长63厘米、厚14厘米。墓志内容大部分漫漶不清,可辨识56字,关键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均清晰可见。残存的铭文显示“隋故炀帝墓志”“帝崩于扬州江都县”“于流珠堂”,隋炀帝初葬流珠堂等内容与正史记载相吻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